刘昌郝呵呵一笑,不是三代忠烈,而是瓜果蔬菜,虽然市易务已经开始对瓜果蔬菜下手,终摆不上台面的,不懂的,胆小怕事的,下就下手呗,自己点出来,略有些名声,市易务只好妥协。
两种选择,对于刘昌郝无所谓,随施牙人选择了,施牙人选了后面的,双方签契约,施牙人带着契约回京。
“几百贯钱哪,”朱三气愤地说。
本来刘昌郝准备将二茬瓜分成四批卖的,这一整,则变成了三批,少了一批,余下还有六批,几乎近五百缗钱的损失,还要搭上一些车费。不过刘昌郝也接受了,权当是纳税。只要别像开始,三万斤,八文钱,自己损失将会超过一千缗钱!
“破财消灾吧。”刘昌郝说。
刘昌郝对市易法最排斥的地方不是它敛财。
宋朝最初许多制度是“杀富济贫”,越有钱赋税越重,摊派越多,虽然执行时也出现种种问题,总体上立意是好的。市易法表面上立意似乎更好,实际是所有商贾皆中招,不过执行的人是各个牙人与行人,所以往后去,最悲催的不是大商贾,而是各个小商户与小贩们,剥削的主体变成生活在各个城市最底层的人。
刘昌郝不想提,说道:“摘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