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狡辨?但细想,真不是狡辨。一个韩信便压死人了,况且还有一个张良。但司马迁地位也奠定起来了,赵顼不好评价,便打开刘昌郝的书稿,初看,文字太过朴素,已经很不容易了,每篇战役点评,刘昌郝皆修改了两三次才定稿的,否则更难以目睹。但赵顼不是这样想的,梁小乙识字不多,必须得这样写。
不计较文字华丽与否,那就有的看,这些点评几乎是从全方位地去分析,赵顼看起来没问题,梁小乙眼下看起来,依然颇是吃力。而且刘昌郝记忆力指数很高,他自己也一有空便看书写字,各种的引经据典,宋朝有很多猛人,引经据典不稀奇,但通过这些引经据典看出来,刘昌郝确实读了无数的书籍。
主要是这些引经据典乃是后为信息大爆炸的产物,各种的脑洞大开,赵顼居然看入了迷,看完一篇,说:“诸卿,你们亦看看。”
于是十几个大佬一起在看这些点评。
元绛低声说:“兵法居然如此写?”
“公,末学乃点评,非是著兵法。”
“你今年几岁?”
“十七。”
“介甫,须让其进太学。”
王韶冷哼一声:“太学亦教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