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入蜀只有三条路。一,水路,自湖北走长江逆流而上。二,秦岭,走三国时候,诸葛亮修的栈道。三,滇路,几乎全是丛林,马帮可以走。
沈波本来是可以直接走水路入蜀,不过想了想,为了见识下诸葛孔明修的栈道,居然饶了一个大圈子,才入了川。
其实那两首诗的藏头倒也好解,第一首:“一点苍翠白云游,数九三伏湔水流,摩天峰高穹隆外,不见岷山猿狖愁。”分别取第一句的第一个字,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三句的第三字末句的第四字就是目标地点----一九峰山。
然后是第二首:“夺天二至宝,到处寻不着,到底隐在何?之乎者也哉。”里的中间四个字:二寻隐者。
合起来就是:一,九峰山;二,寻隐者。
沈波的目标,也就是四川成都一带的九峰山。
数日之间,他已经越过秦岭,来到了剑门关前。开初秦岭之高大,六盘之曲折,沈波已经深有体会。然而直到此时,他才明白什么叫做“险峻”二字。只见幽谷深不可测,峭壁嶙峋参次,仰头眺望,草木荆棘横斜遍布,根本无路可寻。只有最为胆大和老成的乡民,在知道具体栈道铺设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