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的国书在朝会上宣读的时候,顿时引起了一阵言语的交锋。支持的人认为,铁岭一带包括白山黑水乃是极寒之地,而且还要连年投入军费以防备元廷反攻,让给高丽,不过是将一块飞地送出去,还能拉拢高丽与大明一同抗元,这一派都是文职出身,坚持以“王道”治天下;反对者认为,国土无论多寡,一寸也不可割让,前方将士拼却无数性命得来的土地,若是拱手让人,不但让将士的血白流,而且还让大明国威受损,历来,只有战败之国才会将国土割与他人,大明国祚初立,断不可做这种败家子的行当,说这些的,都是沙场出身,如今安享朝堂的武将。
双方观点一出,辩论就立刻陷入白热化。不但朝堂上争论不休,就连朝堂之外,各地士子、普通百姓都加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来。
百姓的观点很简单,辛辛苦苦费了那么大心思打下来的土地,凭什么就这么给别人?极寒之地?鞑子在那儿怎么活过来的?如果真那么不值钱,高丽人要了做什么?
士子们个观点倒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百姓们的看法的,寸土不让,这也是除了赵宋之外的王朝必定会坚持这条原则,这些人好歹没读书读傻了;另一派则是坚持“四夷咸服”就可以了,至于关外的土地,迁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