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的外轮廓线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黑色勾的线条很粗,红色填的色彩又很浓,部分还略加晕染。看得出来,当时的画匠极富艺术功底,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神仙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神仙的躯干时,巧妙地利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制作出每一位不同神仙的姿态。
事实上,道教的神仙世界素来是开放性的。道教教义向人们许诺,任何人只要修炼得道即可跻身仙界,位列仙班。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道士,使他们树立起修道理想,并坚信只要精诚修炼,即可实现理想目标,羽化成仙,从而依其阶次而升入相应层次的天界。所以,道教神仙谱系在陶弘景之后仍不断扩充,不过发展到宋代,道教神仙谱系便定型为层结构,定编的主神也不再变动,显示着道教神仙谱系的建构已基本完成。其结构特点是这样的:最高层是三清,目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第二层是四御;第三层是日月五星诸神;第四层为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第五层为历代传经诸名法师,如玄中师、灵宝三师、三天师等;第六层是雷公、电母、龙王、风伯、雨师等;第七层是五岳神、诸山神以及各洞天福地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