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判断出郭威的亲卫们距离自己很远,郑仁诲却忽然换了话题,低下头,以只有二人才能听见的幅度追问。
“我……”郭威被问得手一哆嗦,差点就把郑仁诲当作兵器丢将出去。但是很快,他就又恢复了平素那沉稳大度模样,幽幽地叹了口气,低声道,“大兄切莫再拿我说笑了。我就是个大头兵,连读书识字,都是在当了指挥使之后才有钱请了先生教的。如今已经位极人臣,怎么敢奢望太多?”(注)
唯恐郑仁诲继续同一个话题,他摆了摆手,幽幽地补充,“况且从黄巢入长安到现在,这都多少年了,天天打仗,你我乱世不够长么?想当年,郭某也算是宦门之后,却都差点活活饿死。那底下的平头百姓,这些年来,得多少人横尸沟渠?所以这些年来,郭某想想自己饿肚皮时的光景,就巴不得早点儿将乱世终结。甭说主公待某亲若兄弟,即便他待某只是如一般儿郎,就冲着他能让乱世现出终结的迹象,郭某也不敢再为了一己之私,而令千万人横死荒野!”
“明公有如此仁心,乃天下万民之福!”郑仁诲闻听,心中大为感动。退开半步,长揖及地。
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真正读书人的理想,不应该就是这些么?能跟在郭威这样一个心怀万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