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顶着冻得通红的鼻子头儿,七嘴八舌地响应,“咱们比那尼姑的儿子,又差到了哪去?凭什么他能高官得做,咱们却要被郭家雀赶进山里头?”
“咱们也就是倒霉站错了队,可当初,谁能想到杜重威如此软蛋?”
“可不是么,那尼姑的儿子孙方谏,不也反复了好几次,最终才修成了正果?”
“招安,咱们一定要招安!如果官府不肯答应,咱们就一座城池接一座城池地打。打到官府答应了为止!”
“说咱们投靠契丹出卖祖宗,我呸!那符彦卿、李守贞、高行周,哪个没受过大辽的封?”
“就是,就是,前朝的开国皇帝,还是契丹人的干儿子呢……”
有石敬瑭这儿皇帝珠玉在前,“天义军”上下任何人,都不觉得自己打起辽国的旗号祸害地方的行为是助纣为虐。况且这年头,曾经投靠过契丹人的豪杰又不是“天义军”一家、符家军、高家军、李家军,都整体像辽国表示过效忠。跟大伙的情况更相近一点儿,还有某个尼姑的干儿子,义武军节度使孙房谏最为典型。当初那孙某人不过是个画符烧纸的神棍,趁着契丹人入寇占据了一座土堡,就敢自封为节度使。然后一会儿投靠辽国,一会投靠刘汉,反复数次,最终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