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洲大陆的季风气候,那里的内陆虽然干旱,但有些季节气温较低,每年还是能保证空气中的一个基本的含水量,可以满足我们提供的一些沙漠植物的生存最低要求。比如连绵不断的 雪山可以储备这些降水。”总工程师正呆在帐篷里,仍然感到让人窒息的炎热,白天根本无法剧烈活动。这个时候出去,在不补充水分的前提下,数小时就可以让你脱水,不抢救就会死亡。
“亚洲沙漠的扩大化,主要是植被破坏,人类活动过度的问题,这里的情况也有些类似,沙漠边缘正在不断向南扩大,在这里的沙漠气温太高,虽然每年也有毫米左右的降水量,往往降水无法落到地面就被蒸发掉,无法形成新的地下水。并且空气中,沙漠地表水都极度缺乏,很难在如此高的温度下积蓄下来。那些植物根本无法在如此高的气温下繁衍,即便它们足够耐旱。”
“不过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还是在已知的巨大地下水层的上方选址进行建设,这里的地下水总含量大约有尼罗河十二年的入海量,虽然相对丰富,但却缺乏补充,初步估计,如果依照预设的开发力度,即便采用最先进的节水技术,也只能维持数十年的使用量,这需要考虑水分抽取时的大量蒸发。”
“有利有弊,这里靠近北回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