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陆铮这种白身绝无仅有。
对准备参加乡试的秀才,或者对准备参加会试的举人来说,明年的秋闱便是大好的机会,明年是考年,今年文会中的时文议论便少不了。
其实,这样的文会讨论时文,大家还是在斗文,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也相对狭隘,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各自的时文水平。
一个题目出来了,几分钟之内便要破题,承题起股,题目太复杂显然也不现实,这一类相对简单基础的题目,更多的是考量各自才思的敏捷,对提高本身的时文水平并不见得有什么好处。
可是,这种情况对陆铮来说则是太合适不过了,他最近苦心研究时文,不仅作文而且还大量的背诵时文,到现在为止,他背诵的时文已经超过百篇之多了。
独自研究终究比不上有人出题,另外还有高手现场破题,承题起股,这种机会对他来说尤其难得。
他缺乏的恰恰是这些基础的东西,真要说诗词歌赋,他两世为人,肚子里的诗词歌赋还真不少,而且篇篇都是经典,恰恰弱在时文,弱在基础上。
这些时文比斗,在真正大才子眼中不值一提,可是陆铮却是如获至宝,他的精神十分集中,高度的投入。
每每有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