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领悟,再来治县,便事半功倍了!”
聂永凝神仔细的听,渐渐的神色动容,他本就才华高绝,悟性超群,陆铮说的这些话,他仔细琢磨,便发现其中蕴含着极深的道理。
不得不说,陆铮的思路很古怪,独辟蹊径,因为自古以来,鲜少有这等理念。文人治国,讲教化之德,也就是朝廷从上而下的所谓“礼”。伦理道德便是最高的准则。
一县父母官,其政绩考核,首先便是文教科举,然后便是赋税钱粮。一县读书人多,读书人有出息,便是教化有方。
而每年该向国家收缴的税银钱粮足额便是考绩优秀,至于其他朝廷根本不关心,只要不闹出民变,灾变,考绩便是优秀。
陆铮给聂永的建议,自然不同于这种思想,聂永细细思索,很快便体会到了其中的妙处,一时心思活分了起来。
梁涑老持沉着,自然也能领悟陆铮之意,当即道:“不错,铮哥儿的意思是大人韬光隐晦,微服游历,而后再徐徐图之,妙,妙!”
梁涑连连称好,看向陆铮的目光泛起异彩来,本来他自恃有才,对陆铮不以为然。尤其是他之前不认为陆铮来应天能对聂永有帮助。
在他想来,聂永在扬州的那三年是多么的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