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七星”式这种“s”形葬式能够“聚气”,有了生气,就有了万物,预示着子孙万代繁衍旺盛。如果依此而论,帝、后的葬式源于天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朱元璋采用天象来设计皇宫、帝陵。他的思 想肯定要影响到他的子孙后代。明十三陵所葬都是朱元璋后代,在陵墓选址和规制上均效仿明孝陵。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又身为皇帝的朱翊钧的葬式“源于天象”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最终推断,从朱元璋开始,明代的帝王都可能沿袭采取“北斗七星”葬式。
那么,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极大推崇“北斗七星”呢,这应和朱元璋的身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在孤苦无依之下,其早年出家为僧及后来加入“白莲教”、“弥勒教”、“明教”共同组织的起义军,并在被拥戴为“大明王”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宗教思 想的熏陶有着极大的内在影响。
由于朱元璋终其一生都与道教有着不解之缘。因此,朱元璋在感情上崇道,并利用道教在他执掌政权期间和死后继续为他服务也是很自然而然的。而明代的帝王自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及以后的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