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大海的了解,唐明选择琉球岛做为大明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朱棣看不上的他要了。可是想把此时还是一个荒岛的琉球岛,建设成一个具有大吞吐量的港口,这并非易事。尤其是身处于没有任何机械基础的古代,单靠人力的话这无疑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朱棣并非不懂这地方的好处,而是他估算过要建设琉球岛的话,那需要天文数字的财富才有可能完成,所以他是被吓退而不是不懂。
那连朱棣这个一国之君都被天文数字的投资吓退了,唐明为何却又敢来建设这里?难道他现在还比朱棣更有钱?答案显然不是,唐明现在每赚的一分钱都用到了济州岛去。他敢来把琉球岛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港口,是因为他有水泥!
费信最先拉过来的三千工匠并不是来造码头,而是在琉球岛上建了两座水泥厂。现在正日夜不停的烧制着水泥,以保障码头动工的时候,有足够的水泥供应。码头也不是一次性建造完成的,唐明把它划分为三期来建造。
由小到大慢慢扩张出去,先建个小型的码头用着,剩下的便可以等到以后再慢慢扩建,这样一来便可省下三分之二的人力物力。如此算下来的话,其花费也就不是那么大了,也就是在唐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