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长是杜公甫的同僚。当年告老之后,没有返乡,而是在离家乡不近不远的历山脚下的台铺镇开了书院。
历山书院收学生,只看功课,不论出身,又因着韩山长学问人品具是上乘,京中不少官宦书香子弟被送来了这里求学。
学生多,书院连番扩建,讲堂、藏书楼、校场、房舍、文庙,一概不缺。
马车停在书院外头。
甄氏踩着脚踏。扶着水月下了车,抬头看书院大门,青砖白墙琉璃沟,卷草云纹的枋梁。建于十二级台阶之上,门额上“历山书院”四个字苍劲有力,一眼看去,显得威仪大方。
杜家人丁不算兴旺,连族学都没有开,杜云萝是头一回见识书院。饶是带着帷帽,都忍不住转着眼珠子东张西望一番。
杜怀礼递了帖子,自有人引他们进去。
此时正是上课时候,遥遥听见讲堂里学生们念书的声音,少年们音色清亮,虽是拗口的百家典籍,但落在耳朵里,倒也动听。
四水得了信儿,一溜烟地跑来了,行礼之后,问道:“奴才要不要去唤四爷?”
甄氏摆了摆手:“他既在上课,就不去吵他了,左右快中午了,等下了学再说。你先引我去他屋里坐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