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军水师主力再度出动,掩护工兵部队开始了搭建浮桥的工作,经两日之努力,六座浮桥全面竣工,八月初八,华军三十五万主力大军开始渡河,并在襄阳城西北六里开外处安下了大营,但并未急着发兵攻打。
在见识过了火炮之威后,面对着帝国的大军压境,雷世猛深感无力招架,一边收缩各处兵力,死守襄阳城,一边紧急派出使者向萧铣告急,接到急报后,萧铣为之震惊不已,赶忙将原本屯于江陵用于策应各方的三万大军紧急调往了襄阳,以求能将华军阻挡在襄阳城外。
襄阳城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初期便已建城,其后一千五百余年来,历朝历代都没少对襄阳城加以扩建及加固,至隋末时,城墙周长已达近十五里,高八丈上下,以襄水为护城河,最宽处赫然有着两百五十米之多,最窄处也有着一百八十米之宽,设有六座城门,分别是大北门、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另在西北角还有着名为“夫人城”的小城之存在,以防御襄阳唯一没有护城河掩护的西面。
自瑞明三年起,为防御帝国之攻击,萧铣又下令在城西南三里开外的九宫山加建了军事堡垒三座,呈品字形排列,最大的一座位于九宫山的山顶,可屯兵五千之众,另两座稍小,位于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