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知道郑芝龙以后的人生走向,唐宁说不定会被郑芝龙的这封信所打动。..
但只要唐宁知道郑芝龙的心里只有他自己,完全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以后迟早要投降清军,他对这次协商就不会抱太大的希望。
不过,郑芝龙所说的一些话,唐宁是赞同的,至少现在郑芝龙还没有向清军投降的可能。
双方过早的发生大规模冲突,只会让北方的局势更加恶化,这不是唐宁希望看到的。
因为北方的战斗拖得越久,对新军的发展就越有利,以后面对最主要的对手时,也有更多的资本去拼杀。
还有一点是唐宁觉得现在与郑芝龙交战,时机并不好。
新军在一些方面还没有准备好,比如军备,特别是火器的配备,还很不足。
虽然燧发枪已经开始投产,但由于时间尚短,产量才几百支,所以唐宁还不得不继续使用从葡萄牙人那里买的火绳枪,火炮也是如此。
前段时间双方在海上出现几次摩擦之后,唐宁还让人在《明报》上撰写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阐述了郑军对商会商船的恶意骚扰,并引导坊间讨论对此事的看法。
情报部暗中收集了大量信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