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证明他们强大的战斗力,首先担负与新军决战的关宁军,战至最后,就算不全军覆没,也没剩多少人了。
没有了关宁军,他吴三桂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了别人的手中,脖子上的脑袋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摘走,这不是他吴三桂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时他投降新军的念头愈发强烈,因为他对比了自己率领关宁军投降新军后的双方实力变化。
有了关宁军的加入,只要唐宁不犯低级指挥错误,新军取胜的概率在七成,甚至八成以上,阿济格输多胜少。
审时度势,至于赢了这一仗之后将如何,他吴三桂也不是很担心。
唐宁在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的威望那么高,手中掌握几十万大军,根本不用担心鞑子敢劳师远征。
退一万步,就算鞑子再凭借机缘巧合下拿下了福建,甚至是广东,可唐宁还有大员。
所以说,唐宁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跟着唐宁还需要担心那么多干什么?
再说了,他觉得鞑子能够拿下福建、广东的可能性非常小,此番阿济格要是败了,鞑子敢不敢再过长江都很难说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取得唐宁的信任,所以他吴三桂要更加卖力了,毕竟反复投降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