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减轻了火炮的重量,并统一了标准,因此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其次,他采用定装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这种方法他先一步在燧发枪中推进,然后在火炮中也开始实行;
再者,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的过程。
还有他对铸炮材料的改进,接下来就是研发更大威力的炮弹。
虽然这些改进不是质的飞跃,没有真正的划时代意义,但一步一步,积少成多,让本落后于世界的大明制火炮走上世界之颠,只是时间问题。
正因为如此,宋应星连火炮的名字都没有改,依然称这种火炮为红衣大炮,但现在这种改良过的红衣大炮,更利于野战。
而清军所用的红衣大炮,并不擅长于野战,攻城效果倒是不错。
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清军也不会有野战炮的概念。
……
话说敌骑兵看到新军队伍步步推进之后,也缓缓的走出军阵,兵锋直指新军。
但是,他们的行进速度并不快。
明安达礼观察了新军阵形好一会儿,他没想到新军保持这种阵形行军前进,居然能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