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纪念庆典完全在去巴黎举行了。以德国的工业实力,在1914年以前大量制造轻型履带战车是完全可行的,夏树之所以没有让这种情况出现,要考虑便是技术保密。
综合国力的差距摆在那里,要是拼军备竞赛,同盟国肯定搞不过协约国。
为此,夏树打着拖拉机工厂的幌子,干着研生产履带战车的项目。有戴姆勒的动机和弗里德里希船厂的装甲武器做后盾,扩大生产规模并非难事,而且海军战车试验大队的长时间测试、训练、操演也已经为战车部队的批量组建打下了实践基础。若是不惜代价地进行突击生产,最多5个月就能够制造出44o辆战车,再加上两三个月的训练,到了1915年秋天,德意志的钢铁洪流就将是真正的无人能挡了。
但如果真那样的话,德国的飞机产量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为握有主动,夏树不慌不忙地说道:“如陛下所愿,我们将尽力扩大战车的生产规模,而且相对优先地供应6军部队。要是每个中队先配备1o辆战车作为骨干力量,那么,前三个月可以组建起1o个中队,另外1o个中队则只需要两个月,然后逐步补齐每个中队的缺额。”
“这么说,我们组建起第一批战车部队最快需要半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