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情要淡定许多,却不是因为手里的牌比对手更好,而是握有一份险中求胜的绝妙方案。
“国王”、“凯撒”、“大选帝侯”、“奥尔登堡”,德国海军可用于作战的无畏舰要比英国人的预计数字少得多。日德兰之战,世人往往只看到英国海军的狼狈惨象而忽略了德国海军付出的沉重代价。德国的造船业基础本就比英国薄弱,19o4至1914的这十年间,为了建造吨位、尺寸不断增大的主力舰,德国政fu拨出巨资用以帮助造船厂扩建船坞,倾尽全力才打造出公海舰队的一流主力阵容,造成主力舰艇的建造周期长、成本高,间接影响了轻舰艇的建造服役同期建造的轻巡洋舰和相当于驱逐舰的大型鱼雷艇只有英国的一半不到。
盛夏之夜,日德兰半岛海域,双方舰队昂起粗黑的炮口,毫不留情地相互猛轰,沉入海底的舰艇无需记挂,浮在水面的受损舰艇蹒跚而归,于是,各大造船厂开始忙得不可开交。钢铁战舰不同于木壳舰船,找些木料堵塞漏洞就行了,要将一艘受创严重的战舰修复到原有状态,不仅得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材料,对技术力量的要求也不逊于新舰艇的建造工程师们必须全面检视舰艇损伤,制定合理的维修预案,并在维修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