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时间,也选错了对象,结果必然是碰一鼻子灰。意大利官员们的智商令人捉急,军队将领们的表现又能好到哪里去?在夏树面前,他们不遗余力地夸赞本国舰艇的技术性能,以表明意大利造船工业具有先进的水准,好像爱尔兰跟意大利合作就能够在技术方面大获收益似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大战结束时,意大利海军拥有六艘无畏舰和多艘舰龄较新的巡洋舰,实力领先以四艘无畏舰和一打老式战列舰为骨干的奥匈海军。在奥匈帝国开工建造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无畏舰之前,意大利海军早就提出了自己的无畏舰计划,怎奈经济形势衰退、财政状况不佳,海军的勃勃雄心只能继续停留在绘图台上。为了追赶头号竞争对手,意大利海军将补锅匠的精神 扬光大,他们将两艘建成仅仅四年的安德烈亚多里亚级战列舰送回船坞进行技术改造,按意大利战列舰改造的传统将该级舰的13门3o5毫米主炮三座三联装、两座双联装全部镗大至32o毫米,从而脱出无畏舰的技术范畴,对外宣城是泛地中海国家最早列装的无畏舰。抛开奥匈海军略胜一筹的人员素质、训练水平以及战斗意志不说,改装后的安德烈亚多里亚级战列舰面对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级仅有火炮数量优势,航、防护、损管等关键性能全部落于下风。考虑到奥匈海军轻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