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也在焦急等待着来自雷达室的消息。环形波纹一遍遍扫过雷达屏幕,映出代表海面舰船的光点,可是除了“腓特烈凯撒”船团的全体成员,以“鲁格”号为中心五十公里的海面上并无异物,即便考虑到天气和海况对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影响,至少可以保证四十公里之内是没有敌方水面舰艇的。那么,炮弹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虽已接敌,“威利弗雷泽尔”号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它与“鲁格”号的实时通讯只能通过效率缓慢的灯光信号:我舰遭敌方炮火威胁,观察到炮焰位于西北方向,距离不确定,请求予以指引。
每隔两分钟左右,远处海面就会出现闪跃的焰光,尽管微茫,却是实际存在的,这让爱尔兰重巡洋舰上的技术军官们倍感纳闷:雷达明明运转正常,怎么可能漏掉正在探测范围内开火的敌方战舰,莫不是敌人有了规避雷达探测的新技术?
所幸,舰上有对各国现役舰船研究较深的军官,针对目前的怪异状况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揣测:这些神 秘的炮弹很可能来自于搭载大口径甲板炮的敌方潜艇!
翻开历史,最早尝试“潜艇抗大炮”的是英国人,他们在一战之前就将巡洋舰级别的重炮搬上了潜艇,而在1914年制定的战时造舰计划中,英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