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示威游行还有布尔什维克运动,这些都跟苏俄政府的宏观策略有着莫大的关联。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在1935年举行的同盟国脑峰会上,各国代表们除在中日停战调停上达成高度一致外,在消除苏俄威胁的问题上也有强烈的共鸣。温和派倾向于同苏俄签署长期有效的和平条约,通过裁减军队、降低军备投入等常规举措保障东欧和平,可此举最大的障碍在于苏俄政府一直坚持西方同盟国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撤军,且不再干涉这两个国家的内政自由。近二十年来,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有大量资本投入的德国、奥匈帝国既不愿意轻易放弃在这两个国家的既得利益,又担心撤军之后红色革命会立即席卷东欧,继而威胁到自己国家的安全,所以无法接受苏俄的这一要求,难被打破的僵局就此形成。
夏树知道,********绝不是矛盾的本源所在,小威廉和他的6军将领们之所以对苏俄非常忌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近年来展极为迅猛。按照苏俄政府公布的数据,其193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过日本、奥匈、意大利等国,相当于美国的92%、德国的64%,而仅仅1o年以前,苏俄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三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千辆拖拉机,99%的耕种都靠人畜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