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在哈拉哈河东岸的荒野中,一支以橄榄绿色为主色调的部队正以战斗队形平稳地推进。担任前锋的是苏俄6军现役的主力战车c-35,其设计借鉴吸取了爱制“凯尔特骑士”的主体构造和美制“游骑兵”的动力系统,凭借出色的综合性能获得了“钢铁哥萨克”的美誉。
在队列侧翼担任掩护的,是苏俄军队在3o年代中前期格外推崇的快轻型战车,这些以小口径火炮为主要武器的战车有着火力偏弱、装甲过薄等缺陷,但非常适合大纵深的快穿插作战,在第二次哈拉哈河战役最初的进攻行动中,它们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能。
除了c-3-3o以及kv-1,这两种战车在苏俄军队的装备划分中被归入“重型战车”的行列,但按照西方同盟国的标准,c-3o只能算是中型战车,而4o吨级的kv-1才是不折不扣的钢铁重骑兵。到1942年春,这种成功的重型战车已有四百多辆装备苏俄部队,而第二次哈拉哈河战役是它们次在战场上亮相。
紧随战车部队前进的,是数十辆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和卡车载满穿着卡其色作战服的苏军步兵,这样的“机械化”距离真正的机械化作战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较于上一次大战时期纯步兵作战模式已经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