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时年63岁的爱尔兰老相帕特里克-皮尔斯不但神 采奕奕,而且记性还非常好,每每跟人说起二十多年前的爱尔兰独立战争,只要不被打断,可以轻轻松松讲上一两个小时。俄国人漂洋过海而来,当然不是为了听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何况他们的革命战争规模更大,难度更甚,过程更加的跌宕曲折。真要说起来,布勃诺夫这个老革命完全可以在皮尔斯面前讲上三天三夜!
布勃诺夫代表团此番到来,名义上是取“经”,可他们却对爱尔兰人在经济和工业方面的经验之谈兴趣寥寥。3o年代末、4o年代初的这场经济危机来势汹汹,以制造、化工、冶炼为支柱产业的爱尔兰经济跟其他国家一样受到重创,但爱尔兰政府在推出第三波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刺激内需的同时,通过政府税收调控、官方补贴刺激等政策性举措,促使本国企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行业高端领域升级。虽然有不少欧美经济学家和社会观察家称其为“爱尔兰的计划经济”,觉得这有违自由市场的运行规律,是将君主个人意志强加于国家经济的历史倒退,但爱尔兰的数据无疑是最好的反驳——至1942年第一季度,爱尔兰工业产值与1939年的峰值水平相当,剔除军工行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