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指挥部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气息,热锅上的蚂蚁们有的提议跟叙利亚人求和,有的建议执委会和民兵指挥部人员立即疏散撤离,也有人认为可以依托特拉维夫跟叙军一战。关键时刻,米尔希权衡形势,力陈利弊,说服委员们支持他一面死守哈代拉、一面动国际舆论的策略,将此次危机化为促成犹太国应运而生的契机。
在机械化大兵团面前,传统堑壕防御犹如纸糊的盾牌,这一点在3o年代的不列颠之战和4o年代的日苏战争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米尔希审时度势地做出了在哈代拉大挖堑壕的决定——这座海滨小镇既已成为废墟,守军反而可以放开手脚构筑工事。得到了来自指挥部的明确指令,不但驻守哈代拉的犹太民兵和爱尔兰外籍兵团战士悉数投入工作,特拉维夫市民也被动起来,他们卸下门板、拆开家具,把房前屋后的树木砍倒,将各种木料装车运往哈代拉供守军加固工事,不少青壮年携带锹铲随车前去协助守军挖掘堑壕,使得“哈代拉要塞”的构建度大为加快。
为了尽可能延迟叙军对哈代拉动新一轮攻击的时间,米尔希还说服委员们动用手里的“秘密武器”——装备15o毫米多管火箭射器和324毫米鱼雷射管的“希伯来人”号。这艘排水量接近3oo吨的舰艇名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