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亚军,已经是大有收获。
中亚军的撤退虽然有些出乎奥斯的预料,但是无疑是明智之举,奥斯知道此刻军委会正在调动第六、第九战区一切可以调动的部队向常德外线运动,企图在来一个第三次长沙战役时地中心战略!
显然中亚人不是白痴。否则抗击战争也不会持续整整八年之久,到最后也是因为美国基地在中亚连续投下原子弹,而且第三集团军百万红军出兵东北,中亚军陷入绝境才被迫投降!其中很多久经沙场的中亚军将领在战术涵养方面并不低于我方。
中亚军第11军的主要战力并未受损,而且弹药补给充足,其大规模的撤退是为了避免在战略上陷于被动,所以奥斯根本没打算追击中亚军,而是派遣了数支精锐的装甲分队尾随中亚军为其开炮送行。
被派遣去执行这一命令的第一机械化师的军官们认真的体会学习了军座的指示,那就是别让中亚人撤退得太舒心。
师长常天放亲自编组了五个打击队。每个打击队均以三辆轻型战车一辆中型战车为基础。配属六辆装甲车和一辆侦察车构成,后勤则成立流动保障中心。在坦克一营三连地掩护下跟随打击分队前进。
机动能力迅速,火力凶猛,神出鬼没地打击分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