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奥运组委会找到王铿,临时将开幕式和闭幕式导演,都换成了王铿。
至此之后,王铿名气再度飞涨,圈内曾有一段时间,只要说“王导”,就是指王铿,说王导的戏,即使剧本还没写出来,都会有无数人期待。
只是自05年以来,王铿走入了两个极端,每三年拍两部戏,一部和好莱坞联手的特效商业大片,一部“考究人性、哲理、思想、社会病态”等等的文艺片,如此循环,还被他自己称为三年计划。
王铿的路线没错,一边捞钱,一边捞名。
只可惜他也不知道倒了什么霉运,或许是人生前一半把运气都消耗完了,自从第一个三年计划以来,每一部都成为了口碑上的烂片,商业片好歹票房上能争口气,但文艺片的票房几乎是部部扑街。
今年,王铿的新一部文艺片又要上映了,原本是7月1日,但因为《湄公河行动》的原因,临时调档,改成了7月2日。
有了多次前车之鉴,全国院线都不敢给他太高的排片,尤其是私人院线,没人会跟钱过不去,但也没人会赔钱帮别人赚吆喝。
于是,还没上映,王铿就气急败坏起来。
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王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