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带着成都回三国 > 章节目录 第三二二章 避讳
避讳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至今,几乎每一任皇帝都有所避讳,比如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民部改为了户部,户部之名从此延续了下去。

    而汉明帝因为叫刘庄,当时直接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汉光帝刘秀也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因此在某些记载中就有茂才的称呼。

    而月宫中的嫦娥,当年也不叫这个名字,原名应该叫做姮娥,结果因为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便把姮娥改名“嫦娥“。

    当然了,虽然避讳的主流都是为了避帝王名讳,但是某些官员有时也会要求自己的手下和管辖地区的老百姓避自己的名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故事。

    在6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太守不准自己的下属以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结果到了正月十五那天,照例应该要放灯三天,不过为了避这位太守的名讳,写布告的小吏就不敢写灯字,只能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