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到寿春,经过前期细致的考察,邓艾提出了两项重要建议:第一,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第二,在淮北,淮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军屯。
司马懿在听闻了邓艾的建议后,表示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邓艾的建议,于是从正始二年(也就是公元241年)开始,魏国在淮南、淮北地区广开河道,大举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这些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于是几年之后,从洛阳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的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这让魏国在战备方面比蜀国和吴国都高出了几个档次,刘鑫也认为这是魏国之所以能强于吴国与蜀国的最大原因。
当然了,邓艾在军屯这些内政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