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候读书都有小学这个层次。
私塾中读书不论年龄,先生只管考问,若是合格,这便入小学。
私塾、教馆中一般都会开小学课程,来习者不光有孩童,还有些个渴望认几个字的大人们也会来这私塾习小学课。
因为这小学,研究的就是训诂、音韵的学问,说白了,就是教你习字、认字、写字,为日后做学问打基础的。
先生会写出字来教你认,教你读,教你写,并且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教你组词教你对于这个字的各种延伸出来的意思 ,说白了这课就跟后世的语言学差不多。
辅助每日任务变得更重些的毛笔字的练习,这私塾里的课程,也由此变得开始繁重起来。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小学之中,先生也开始会教学生一些伦理纲常一类的东西,这些都与后边的大学对应。
“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训诂教累了,先生这也开始摇头晃脑的讲讲伦理纲常,先生博览群书,常常引经据典,先头说的那句还是孔夫子的,后边这又扯到了孟子,讲课的时候李大用经常也是如此的旁征博引,总体来说讲的比较随意,经常是想到哪儿讲到哪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