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这种通信工具,同时因为宵禁人员流动不是太大。但是,今夜在教坊司的人可是分布在整个长安城中。他们回去之后,就向周围的人们说起今夜庐州士子力压长安的事情,顺带的,那《木兰花令》也在一夜之间传遍长安。
一下子就是两个热点新闻。犹如后世上头条一般,在这天子脚下,一时间罗彦和“人生若只如初见”压过了礼部尚书家的猫丢了工部尚书又要纳小妾国子监监生聚众闹事等新闻,成为长安城最大的新闻。
那些平民百姓最喜欢的就是罗彦一诗压年轻一代的事情。在这个文学地位相当高的年代,平民对于士子还是非常尊敬的。所以,在他们眼中,这些大人物之后居然有人能够力压同辈,这种八卦可是相当具有谈论性的。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拓展出来的话题诸如罗彦是何人,他身后有没有什么大人物撑腰,或者他是什么二代,又或者他和刘卿语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才子佳人,又是辄遭情变,市井之间就喜欢这个调调。
然而对于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来说,虽然惊讶罗彦的才华,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把焦点放在那诗上面。
有人说,这是罗彦早就暗恋刘卿语,但是因为刘文静一事,两人的爱情遭遇大变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