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长安这么久,和他论诗的士子是络绎不绝。不过时常也有人怀念起当初的罗校书来,倒是让上官仪异常不满。或者说嫉妒,会更为合适一些。
听到罗彦大搞诗歌改革,而且批驳的对象里头明显有他这样风格的诗。上官仪也是少年人,被一个同样年龄的人如此议论,怎么可能受得了。待将罗彦在金州讲学的内容整理出来,经过再三确认以后,上官仪便开始炮制他炮轰罗彦的第一篇文章。
“诗也。上效《诗经》,下承汉乐。时移世易,代代弥新。五言精简,能书世间万事;七字连绵,可道人世繁华。黎庶无知,难会其间雅意;士子多识,可辩个中曲折。魏晋之乱,方有平白之言;齐梁富庶,才生华丽章句。乱世初定,正欣欣向荣之季。明君已临,恰绮丽秀美之时。……以流俗人言,谈士子风流,岂不哂乎?况声辞之美,盖代不绝,非吾之所取,时与事所予之。而今君欲以一家之言,坏我被诗道,其心可诛也。”
文章将自己这些人写诗华丽的原因归于大势所趋,认为罗彦想要搞的这个诗歌改革,就是在坏他们的前途。上官仪本来就工于字句,这篇文章一出,配上他暗讽罗彦的几小诗,竟然惹得长安又是一阵风雨。那越来越多的反罗阵营,更是把这篇文章抄录下来记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