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决来,消耗战依旧还是对他有利一些。
毕竟他只有1o万部队,失去了海军保护的他,是根本不可能期盼到援军的,一旦敌军真得重挫了海军舰队之后开始登6,他也就不可能拿到一点儿物资和等到一点儿援兵了。
这种情况下,他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手里的这1o万部队,和岛屿上基地内储备的弹药与粮食。
值得庆幸的是,粮食和弹药他是一定不会缺的,岛屿上的储备够他的1o万人打到一个月后去。
可是庆幸之后,他也知道,一旦陷入到敌人登6的局面下,他就只能依靠消耗和拖延,来为自己争取那一线生机了——支撑到谈判,才是他活下来的唯一希望!
投降他是没想过的,大明帝国的武官体系内,很少有投降敌人的奇葩。这是百年传统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
所以大明帝国的将领们战死的多,投降的少。这种惯例延续到了今天,依旧是刘晖、郭立海等人的选择。
“用最少的部队守住滩头,不断的消耗敌军的步兵,争取在丢失滩头的过程中,杀伤1万名锡兰的登6士兵!”这就是芮谋国的想法,也是他应对敌人登6作战的手段。
按照他的计划,他的部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