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逐步形成官僚、商人、地主三位一体的豪强地主势力。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士族地主(又称世族、门阀地主)在东汉开始形成,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操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张辽、张郃、徐晃、文聘等是降将。但是他儿子曹丕篡汉后,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东吴孙权也是依靠6、顾、朱、张等世家大族的支持,才稳坐江东的。
刘备早期失败的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