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停滞。而且他们久居权力要冲,对政令拥有广泛的言权,可以左右上司政令。
像师爷、书办都是县官、知府的左膀右臂,心腹要人。随便一句话,一个眼色就能捞到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而历朝历代地方上的县令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就会升迁调任或者退休致仕,真正掌握实权的就是这些望族、缙绅和胥吏了。
望族人口众多,一村一镇甚至有些小县,都是一个祖宗一个姓氏。宗族里的长者、家老们一句话比县官还要管用,县官要想征粮、完税、征徭役,都要拉拢住望族的长老。
地方上的缙绅就是望族中的精英人物,或是秀才举人,或是官宦之后。长老们掌握宗法势力,缙绅们在地方官员面前争取宗族地位,二者相互依存共同辅助官员治理地方。
所谓的得民心并不是得平民的心,而是得这些家老、缙绅们的心。因为一县一地大则数百里小则十几里,县衙里有品级的官员就那么三五个,让他们去体察民情?这不现实。
因而某地民风民情如何,都是这些家老缙绅们上报的。
在这两者之间沟通联络的就是胥吏,某一村某一镇有多少田地,田地优劣如何划分,旱涝收成如何,家中人丁几口,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