怿山是邹、藤之间的交通要道,北下南上者不经过怿山,便要多绕二三十里地才能来往于两县。
怿山附近没有山脉,之是一座孤零零拔地而起的小山,向东五里是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横山山谷。自西向东的沂水在此沿着山谷拐弯后流向东南,两条大道从东岸下游浅处的浮桥杂乱的汇聚于沂水西北的山谷中,然后再分散开来一条通往西北方的白马河,一条通往正北的藤县。
看上去很是险峻的怿山在顶部却有一个面积大于百亩的平坦地势,人在山顶可总揽全局,山下的大道、河谷一览无余。怿山里边山谷纵横,驻扎数万大军,绰绰有余。
怿山外部的北、西、南三面甚是陡峭大军难行,只有东面是一个可纵马而下的缓坡、缓坡上窄下宽顶部与平台相交易守难攻,微山营的驻地正在缓坡之下。
汇总了各方消息之后,常威果断下令:火烧怿山!
之所用使用火攻战术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怿山不大却钟灵毓秀,山上长满草木,初冬季节天干物燥,树木枯萎肯定一点就着,完全具备火攻的条件;二是怿山上有白莲教右丞相神 箭陈灿宇率领的五万教徒驻扎,微山营三万人从山脚下向上仰拱想要以弱胜强,绝对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