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也都换上了传统的中式大褂,舞台中间摆一个桌子,上面铺好紫红色的绒布,再把扇子、醒木、手绢按照传统的老规矩摆好,一切依足了老规矩。
录制的剧场是能坐二百来人的,而且每一次录制底下是一定有观众的,因为相声一种面对观众的表演,你是一定要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你的表演的。
这一次不跟某些电视台的录制相声一样,很多电视台都是底下一个观众都没,台上相声演员把词背完,然后把笑声掌声后期配上去,这叫背台词可不能算是相声。
而且这一次的录制是在天津电视播放的,一边录一边播,在后世被大众熟知的《武坠子》《口吐莲花》等传统节目在当时可真正是新鲜玩意儿啊,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
第一卷的录制所用的演员基本上都是天津人,天津的老艺人,有人曾经笑谈年评选的相声十大笑星没一个是天津人,天津相声窝子这个名号已经是名不副实了。
可是这一次却狠狠打了那些人的脸,那些老先生老艺人齐齐出山,脱掉了汗衫、大裤衩,换上了传统大褂。扔掉了蒲扇,换上了折扇。丢掉了拖鞋,换上了布鞋,着实让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相声发祥地的底蕴。
这些老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