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所以滑稽大鼓这种处理方式会被当时的观众觉得有意思。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哪里还有观众听大鼓啊,你演员就算在台上胡乱唱忘情水,底下也分不出来对错啊。
其实在旧社会在京津一带唱京韵大鼓的艺人地位是比较高的,那年间的表演场所叫杂耍园子,为什么叫杂耍园子呢,因为曲艺是建国后的叫法,以前叫十样杂耍。
说学逗唱吹拉弹打变练,十种,这是按照表演的形式来分的,所以那年间的演出场所叫杂耍园子。
园子里面的杂耍很多,说相声啊,口技啊,变戏法的啊,唱大鼓的啊,而按照老规矩来说,最后攒底的演员一定是唱京韵大鼓的,不能是别的艺人。
这种规矩就让其他行当艺人觉得很不舒服了,相声行里面也有一位艺人觉得接受不了,这人的名字叫做侯宝林。
那时候的侯宝林可不是后世的相声大师,相声行当的当家人,他在那时候还只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相声艺人罢了。
但是他还是觉得这种老规矩不合理,按照这种规矩也就是说自己就算艺术水平再高,观众再支持,也就顶多能排到倒二,这不公平啊,再说攒底的比倒二的份子钱多一倍呢。
在旧社会艺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