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开始,围绕大气、物理、化学、海洋、金属材料等领域,中科院网络中心一步步的完善自己的基础算法库,并在数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以此次现场模拟为例,为了与‘神 威’系统紧密结合,从程序实现、软件开到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实现和验证用了近3年的时间,仅算法就写了一万多行。”中科院计算科学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鉴告诉记者。
“一个算中心在其生命周期之内,能够解决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为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行业省下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这个价值用钱没法算。”迟学斌认为,算应用的展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和积累,才能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看到明显效果。
一组数字就很能说明问题,截至2o15年12月,中科院级计算环境已经面向用户提供了计算物理、计算化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多个领域的87个并行应用,累计开通外部账号498个,累计提交有效网格作业逾55万个,累计使用机时已过1.2亿netbsp; 瞄准应用:抢占e级高地
打开中科院级计算网络环境部署图,一个三层结构的级计算环境已具雏形,“总中心—分中心—所级中心”聚合了逾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而且每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