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兵团四万余人和于学忠的一个军。
怎么看这场作战都不是明智的,那就好比像吃进一个铜豌豆,吃不饱还可能蹦碎了牙齿。
若是李宗仁真的有足够兵力投入,不断投入兵力将板垣和矶谷再度重创,那么这场徐州会战的战果会远比第一次台儿庄大捷更加辉煌。可是7o个师的中国兵力,对上接近三十万兵力的日军精锐师团尚且捉襟见肘,又那来的兵力调入呢?
汤恩伯的兵团和于学忠的51军也依照李宗仁准时出击,负责扎紧口袋。可让人无奈和悲哀的是,汤恩伯兵团和于学忠的51军遭遇日军阻击之后便停滞不前。整个战局完全变了原本的性质。
稳住后背的日军抽出手来的时候就是六十军的末日,就是这个憨厚的云南子弟血流成河的时候。
汤恩伯兵团和于学忠兵团的停滞不前,担任主攻的六十军并不知道,就连军长卢汉也不知道,而司令部中李宗仁一面严令汤恩伯兵团和于学忠出击,一面却是将这个消息压了下来。不知道战局的六十军还再坚决执行着司令部的命令,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向对面的日军动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锋。
抽出手来的日军也在迅组织反击,仅仅六十军的前面就有一个旅团的日军,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