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又听楚女的怪论,林可纯冷笑地出致命一击道:“杨子建老师?他是我的学生,今年高一(2)班的学生!”
不理对方惊讶,他气哼哼的挂了电话。
不管怎么说,南剑一中的名气,起码将会因为一篇经典散文诗,在省内读者中传扬开来。不要小看小作品,徐霞客一部游记散文,打造了国内无数著名的风景区。在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报刊就是思 想知识传播的最大平台。
到了这个时候,学校老师再质疑杨子建的才华,就是质疑自己的专业眼光和职业素养,就是脑袋不清楚了。
得到老师认可、学校支持后,杨子建总算艰难地迈出了成名的第一步。
但从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上看,杨子建看着这三件表出的作品,《霜月的记忆》是一组诗、《放学风景线》是一组散文诗、《南塘八角亮》是一篇散文,显得有些杂乱无章。经过反思 ,他觉得是该建立自己写作风格的时候了,文风就像是一个作家的名片,只有鲜明的风文,才能成为一个名家,王朔、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余秋雨、韩寒莫不如此。
他决定以后少写点诗歌和散文诗,更多放在文化散文上,现在文化散文热潮还没有被余大师掀起,那就让自己充当这个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