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堵的路足有二三里之多,尽头处有人把守,应该是地方上的税卡,检查货物,收缴货税,导致道路堵塞,人员加货物拥集一团,哪怕是冯小宝与黑齿常之也不可能越次而去。
黑齿常之马鞭指道:“去年我来京城,可没有这么多人,而去年还是泥路,今年都是硬底路了,听说叫什么‘水泥’,如今天后下令各州城官道之间都要建成水泥的马路,大大地方便了人们出行!”
冯小宝笑而不语。
水泥马路是他的手尾,在推行进曾经招致群臣的反对,他们说千百年都是泥路,怎么可能使用硬底路呢?
古代中国很少用石板铺硬底路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工艺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古人一直未能找到一种合适的粘合剂用于填补砖石间的缝隙,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明水泥,平时用熟糯米、鸡蛋清等有机原料做成的“胶水”粘合砖石,这种东西别说价格贵了,还不能浸水,即使在干燥的环境下时间久了也会破损风化,用它粘合砖石铺路,不消半个月这路就全废了。
坑坑洼洼,难以修补,做过石板路的官员没有不骂的。
花钱不要紧啊,重要的是花钱过后要有效果,没效果的事做来干什么?
水泥作为新生事物引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