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穷的叮当响,又有些惦记,就声道,“改水田倒是成,大不了我也扛镐头下田。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怎么去林家换稻种啊?”
“可以赊欠啊,”那妇人兴致勃勃给众人起,“春日时候,我家也没有稻种啊。我家孩子爹去林家按了个手印,就赊回一筐稻种。先前收了稻米,我家赶紧就还了一筐给林家,林家老太爷当真是一粒都没多要啊。”
“还能这般啊?”
“当然了,不信你们去问里正,里正肯定知道的更清楚。”
“哎呀,那我赶紧回家让孩子爹去问,他还愁这事呢。”
妇人们掌管着全家老少的吃喝穿戴,家里没银钱,受到的为难最多,对于发家致富也最是渴望。
听得这样的事,她们哪里坐得住,纷纷回家去报信儿。
于是,今年没种稻的村人都涌去了李正家里,又由里正带着去林家赊稻种。
果然,林家什么抵押物都没要,只写了他们的名字,让他们按了手印,就一人发了一筐稻种,临了眼见天气要黑了,还塞了他们每人一个白面馒头路上垫垫肚子。
而里正除了这些,还得了一本农书,薄薄的木板做了书页,一张张叠起来。木板上有的密密麻麻写着弯曲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