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弟子因为年轻英俊做了探花郎。
一时间皆大欢喜,阁老们恭喜大越再得良才,明德帝也难得让阁老们心服口服,而意气风发。
按规矩状元榜眼和探花,都是要入翰林院的,熬上几年,外放几任,若是当真不错,以后就是阁老的后备力量。
但林大山却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跪倒,当堂请求道,“皇上,臣想求放外任,不入翰林院。翰林院自然是好的,但学生读书多年,一直盼着为皇上分忧,牧民一方。求皇上准许!”
众人都是听得惊疑,以林家低调行事的风格,林大山进翰林院,慢慢熬资历,以后寻机会上位才是正途。这怎么画风突变,突然高调起来了。
明德帝倒是高兴,问道,“爱卿这般,可是有想去的地方了?”
林大山赶紧磕头,应道,“皇上,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臣方才就福来县的重建,洋洋洒洒写了两千言,得了皇上和各位大人的首肯,这才得了榜眼。臣想把这两千言变成现实,整治好福来县,毕竟福来就在京都之侧,荒芜下去,实在是大越百官的耻辱。毕竟,天子脚下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又何谈整个大越的富强繁荣?”
“好,有志气。”
明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