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是个爱才之人,特别当这个人是自己的侄子之时,这份爱才之心就被无限扩大了。
天知道当舒鸿煊成为案首的时候,他有多高兴,当晚就喝的烂醉如泥,嘴里不断的念叨着“舒家有后,舒家光耀门楣指日可待”的话,可见他是真的将舒鸿煊看成儿子般看待的。
其实不怪舒家大部分人都是同样的心态,作为舒家现在唯一一个进士及第,舒修儒是知道科举这条路有多艰难的。
千军万马,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才能挤得上独木桥,当年他考秋闱之时,与他同科考场的,还有白发老翁,而他考上进士之时,早已成家立业,年已二十有五,儿子都生出来了。
要说舒家之中,有谁能对科举指点江山的话,非舒修儒莫属,至于舒修和,那是考场都没有下过的人。
还是那句话,勋贵之流,从不靠科举发家,当年身为广平候世子的舒修和,并不需要像那些学子那样,镇日只围着书打转。
舒家出了一个爱读书、喜教书育人的舒修儒,还是一个凭自己努力考上进士的人,当年在勋贵可是着实出尽了风头的。
如此,也就无怪乎舒修儒的反应这么大了,科举之艰辛,论起来,舒家没有一个人及得上他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