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一个垂线交汇点,沉船就在交汇点的附近,如此就不要花几年时间在一整片海域里摸索,只要在垂线交汇点两三英里的地区寻找即可。
后世那个寻宝者一开始是弄错了地方,近十年一无所获,之后好在历史学家帮忙找到了关键性史料,换了地方没多久就找到一个铁锚,但之后他们又错了,在估计的方向(东南方向)费了两年多时间一无所获,失望之际有一天忽然碰运气似的去正东方向搜索,居然找到了几十根已经黑的银条。方向对了进展自然就快,顺着银条方向他们几个月就找到了沉船。
按照李孔荣的估计,只要他能想起那副地图(标明银条位置的地图);同时后世寻宝者怕遗漏线索因此每一寸海滩都翻开沙子摸了一遍(这也是寻宝进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可他却不要,因为纪录片上说沉船并没有被掩埋,而是裸露在海底,说是像一堵长七十五英尺、宽二十英尺、高三英尺的墙。在平坦的海底寻找这样一堵墙并不难,完全没必要在每一寸海底挖沙子,所以他判断寻宝最多只要花三个月,运气好说不定一个月就能搞定。
但如果想不起那副珊瑚礁垂线图,那就只能以后世历史学家所找到那个关键性史料为,从铁锚处开始找。可铁锚毕竟不是墙,要找起来困难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