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线逐次抗击日军,南京会战将是另外一个场面;可如果相信九国公约会议,常凯申就会更改之前颁布的撤退命令,要求部队在布鲁塞尔会议期间死守上海,以期国际调停。
对于这个问题,李孔荣自然能猜到常凯申是相信九国公约会议和国联,那接下来的问题就很关键了:是在常凯申11月1日更改撤退命令、要求各部继续坚守之前告知其日军将登6金山卫,还说在他命令下达后再告知其日军将登6金山卫、包抄国.军后路?
选择前者,当然不能改变常凯申坚守上海之决心,结果最多是在金山卫多安排几个师,可这也有坏处,万一常凯申以为这几个师便可阻止日军,迟迟不下撤退命令,结局也与历史无异,更有甚者此事泄密,日军更改登6地点,海军的布置完全白费;而选择后者,在11月1日后通知其日军即将登6,同时夸大日军兵力,倒有可能迫使其提前撤退(11月8日晚,日军登6的第三天常凯申才下达撤退命令),只是这样也很险,万一各军调动不及时,防线仅靠原来金山卫的守军、水雷阵和四艘鱼雷艇撑着,说不定很快就溃了。
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的李孔荣只待天色白才睡着。他终于现远距离以情报左右战局的坏处了:那便是因为不了解国.军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