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父亲要他给弟妹以身作则,做一个实干的农民。日复一日的苦苦耕田,郑周永渴望着能走出农村,走出天地,过上好日子。当时区长家里有份《东亚日报》,郑周永每天都到区长家里去看,希望能够不与社会脱节。此后他越来越想到外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1931年,郑周永小学毕业,他离家出走了4次,但每次出去找工作都被父亲领回家中,有次为了攒够旅费还卖掉了家中最值钱的东西——两头牛,父亲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1935年,郑周永第四次离家出走,他只身来到仁川码头做苦力,在汉城当过近一年的工人,最后又在一间米店寻得待遇较好的工作,得以安顿生活。这是他多次离家出走的第一次转机,当时郑周永未满20岁。郑周永在米店干活勤奋深得老板赏识,并与当时一些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以后打下了基础。1938年,机会来了,米店老板生了重病,而惟一的儿子又游手好闲,所以便免费将米店交由这位身无分文的打工仔来管理。一瞬间,他从伙计变成了掌柜的。
他用赚得的钱为家里添置了田地,并在22岁那年,奉命与父母“钦定”的同村人家长女边仲锡结婚。二人共渡艰难,一度妻子还到路边去卖豆腐来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