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都是出将入相、经天纬地之才,但使两人还有一个在,赵祯觉得自己都不用为岭南之事愁。
其实赵祯对杨畋也是了解的,离着夏竦和范仲淹的本事差太远了。可是朝中的大臣谁都不愿南下收拾岭南这个烂摊子,非得把杨畋推出来,赵祯也只能让他一试了。
赵祯其实对富弼的还是比较了解,也比较信任的。富弼算是一个谦冲平和的君子,少有激进的事情,和朝堂上那些动不动就开喷的大臣们比起来,富弼是一个难得的肯扎实干事儿的人,这点和范仲淹很像。
富弼既然上报说有亩产十石的粮食作物,赵祯觉得这事儿估计会**不离十了,他还是比较相信富弼的。
因此一听到有如此高产的作物,当真是大喜,若此事是真得,那当真是最近难得的喜事儿了。
若是富弼的奏报属实,那这种作物可是难得的祥瑞啊,这可是造福天下苍生的东西!这种粮食作物甚至可能完全改变大宋国运,到时大宋若是推广开这种作物,那岂不是大宋境内再无饥馑。国内安稳了,大宋便可以腾出手脚,放心的对付身边的强敌了。
作为大宋的牧民者,赵祯很是了解其治下的汉人百姓的性格。
如果说草原的人是狼的性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