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世他学得是基于普通话的中华新韵,和现在通用的基于大宋官话的广韵,还是有一些差别,但这个差别并不大!
各个时代的用韵虽然有所变化,但其实只有很少的一本部分有差别。这也是为什么按照宋代官话韵律创作的诗词,后世按照普通话来读,还是大部分都押韵的原因。
钟浩之所以写不出好的诗词,只能做出中规中矩的合辙押韵的诗歌,主要是因为欠缺的是艺术的灵感。
能够流传后世的诗歌,都是需要包涵有很高的艺术灵感或是思 想内涵的!
不过在省试中,这种死板的应试诗,恰恰不用什么艺术灵感和思 想内涵,这倒是对钟浩来说,是一件好事儿,能够让他做起来稍微简单一些。
当然,钟浩的本事也仅仅限于做出一合辙押韵的诗歌来,至于其他,他就只能途呼呵呵,无能为力了。
这应试诗的题目的意思 弄明白了,用韵也想好了,便可以作这应试诗了。
当下钟浩开始自己的应试诗的创作。
诗的内容,就从明德和行仁这两个词,结合其出处,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前后、正反、内外各个方面挖空心思 东拉西扯便行了,反正就是使劲吹捧朝廷和官家便是,越是歌功